河北各地发力赛事经济 多元举措激发消费活力
文章字数:1,892

□本报记者 宋云杰
6月的河北,体育赛事如繁花绽放,各市以特色赛事为笔,以创新举措为墨,在燕赵大地上绘就出一幅精彩纷呈的赛事经济画卷。各地立足自身优势,深挖赛事潜力,通过多元融合、创新模式等手段,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品牌赛事。从正定古城的箭王争霸到雄安新区的乒超联赛,从崇礼雪场的越野挑战到秦皇岛畔的帆船竞逐,一场场精彩赛事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体育盛宴,更推动了消费增长、文旅融合,让赛事经济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赋能,赛事传承地域风情
文化铸魂,赛事添彩。石家庄在2025中国箭王争霸赛中,巧妙融合正定古城文化,打造文化市集,展示文创产品、非遗项目,推出古城美食旅游路线并发放餐饮优惠券,让赛事充满文化韵味,实现500万次网络传播;邯郸的多项赛事同样深度融入地方文化,2025河北·磁县“鲲乐湾杯”南太行汽车越野挑战赛通过电商直播推广磁州焖子等特色美食,全国太极拳公开赛设计“太极河北行”主题线路,门票变身景区优惠券,让传统武术焕发新生机,全国击剑冠军赛设置邯郸特色美食集市和手工艺品售卖区,实现了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的深度交融,既传承了文化,又提升了赛事吸引力;定州市\"村乒超\"赛事融入农特产品展销和文艺表演,使基层体育赛事成为文化传承新载体。这些创新实践展现了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旅游联动,赛事拓展消费场景
旅赛携手,活力迸发。承德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雾灵山第二届京津冀徒步大会等系列赛事通过三地联动招募、赛事进景区的方式,吸引5000余名爱好者参赛,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张家口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在多个赛事中拓展“赛事+”融合业态,配套“山河集市”、美食节等特色板块,引流24.38万人次,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还嵌入科技体育嘉年华,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秦皇岛在2025年亚洲帆船锦标赛期间,设立赛事村,创新构建海陆联动观赛体系,结合主题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超14万人次,拉动园区营收超2300万元,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正在重塑体育赛事的参与方式和消费场景。这些城市以赛事为纽带,串联旅游资源,拓展消费场景,实现了体育与旅游的双赢。
商圈互动,赛事激活城市经济
商圈联动,经济升温。唐山将“钢铁之城迁安篮球联赛”比赛场地选在商圈、公园、广场等人流集聚区,并安装LED电子屏互动,大幅提升周边夜市和小吃街客流量;保定的全国跑酷锦标赛等商圈赛事,通过精彩的开场秀、互动问答和抽奖环节,带动周边餐饮、零售店铺客流转化率提升约40%,还配套组织展销活动;
邢台的京津冀跳绳邀请赛在万达广场举办,推出福利套券,实现了商圈经济与体育赛事的双向赋能。各市通过将赛事与商圈结合,激活了城市经济,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创新形式,赛事提升观赛体验
创新驱动,精彩升级。廊坊的重点赛事在形式上大胆创新,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特邀国际赛事解说团队,线上直播设置弹幕互动等功能,打造“高空观赛+夜景打卡”、“科技市集+非遗体验”特色消费场景,4天吸引观众超2万人,拉动消费超700万元;雄安新区在2025赛季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中,升级体育展示,增加垫场演出等元素,全渠道宣传赛事阵容,还推出“一赛畅游”政策,举办夏日能量场,形成强大的消费矩阵,带动直接消费近6000万元。这些创新举措让赛事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聚焦少年,赛事培育未来力量
青春领航,未来可期。衡水瞄准青少年群体,密集举办青少年赛事,将比赛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的热门商圈,邀请网红直播,设置观众体验活动,用好“体旅护照”优惠政策,吸引青少年群体参与;保定的希望工程·蒙牛足球未来星公益行青少年足球选拔赛,因优秀选手可获得全国精英训练营、英格兰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深度游学机会而备受关注,带动了商业赞助和本地消费;邯郸的2025“李宁·张楠杯”青少年羽毛球公开赛(邯郸站)暨2025年邯郸市青少年羽毛球联赛(第二季)等多项青少年赛事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青少年及家长参与,为体育事业培育后备力量;辛集市武术交流赛,邀请山东、四川、陕西、山西、天津和河北省内6支队伍进行交流,通过开展武术体验课、举办赛事宣讲会等方式,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央视对比赛进行专题报道。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培养了新生代体育消费群体,更为城市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河北各地正通过特色定位、错位发展,形成了\"一城一品牌、一赛一特色\"的赛事经济生态圈。同时,在组织赛事和观众方面,呈现出丰富的经验、特色和创新举措。通过“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等多元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