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赛事经济持续升温 创新融合释放消费新动能
文章字数:1,748
    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第二站比赛现场。    网络图

  □本报记者 宋云杰
  2025年,河北省赛事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1-4月累计赛事数量已达2307场,较去年同期增长135%,带动消费97亿元。其中,4月份,全省面向社会公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72场,吸引参赛人员和观众达268.79万人,省外30.02万人,直接带动消费超过54亿元。与去年同期对比,赛事数量增加507场,增幅为139%,吸引参赛人员和观众人数增加202.86万人,增幅为308%,拉动消费增加39.82亿元,增幅为270%。“五一”期间388场赛事再掀热潮,吸引参赛人员和观众达131.58万人,省外64.15万人,直接带动消费超过26.83亿元。通过“体育+”创新模式、户外运动升级和文化IP打造,河北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赛事经济发展新路径。
  规模倍增 赛事经济迈入快速增长期
  河北赛事经济呈现几何级数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全省各地累计举办赛事2307场,较去年同期增长135%,带动消费97亿元。其中4月单月赛事数量同比增幅达139%,吸引省外参与者30.02万人次。承德举办的金山岭长城越野赛黄金联赛世界系列赛(中国站),共吸引53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选手参赛,其中外籍选手270余名,约3万人现场观看,全球89个国家的148个电视台直播,近6000万次点击率,周边酒店、民宿爆满,拉动消费5000余万元;保定马拉松引入AI智能服务系统,拉动综合消费2.71亿元。这种增长态势在“五一”期间持续强化,户外运动赛事同比激增544%,新兴时尚赛事增长229%。
  模式创新 “体育+”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
  河北独创的“体育+”模式成为发展核心引擎。在秦皇岛,“棋行山海”旅游套餐将女子围棋赛与长城文旅串联,实现“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石家庄市2025年小篮球联赛在北国未来城、高新区万象汇等商圈举办,通过发放代金券等方式吸引观众和客流超1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同比提升约280%,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10%;衡水“翱翔中国”飞行大赛结合航空营地,成为网红打卡地。特别在“五一”期间,正定击剑联赛带动2万消费群体,重庆黄女士家庭单笔消费超万元;2025懂球少年·雄安邀请赛汇聚了来自韩国、泰国等多国青少年俱乐部和北京、河南、上海等国内地方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约400名足球小将,张家口沽源滑翔翼全国邀请赛推出“飞行+民宿”套餐,科技感与体验感并存,这些赛事不仅展现了河北体育的时尚新貌,更成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流量密码”。
  户外升级 五大场景释放生态红利
  “户外在河北”2025年系列活动,涵盖山地、水上、陆地、航空、冰雪5大户外运动休闲场景,规划了23场户外运动主题活动、10大子品牌下的700余项赛事活动,还特别设置了25个户外运动休闲周末及一系列配套优惠服务措施。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吸引90%外地选手,带动区域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秦皇岛国际帆船赛开发摩托艇等衍生项目,雄安新区筹备桨板精英赛激活水域经济。特色赛事如井陉“陉马·行”半程马拉松串联森林氧吧与古村落,让5000跑者穿越陶瓷水镇,实现“体育+生态+文旅”三重效益。航空运动异军突起,衡水桃城机场,因为第三届“翱翔中国”全国低空无人飞行大奖赛的举办,成为“五一”期间的热门打卡地。冰雪运动已经成为河北的优势项目,2024-2025雪季崇礼接待游客523.46万人次,同比增长18%,呈现冰雪运动与冰雪经济粘性发展之势。
  文化赋能 传统IP焕发新生机
  河北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IP。廊坊“银河杯”乒乓球赛邀请乒坛名宿,沧州六合拳比赛联动工业遗存,邢台街舞联赛融合非遗展示。在“五一”期间,邯郸万人太极拳展演、沧州六合拳比赛联动工业遗存景点,邢台街舞联赛融合非遗展示,辛集骑行活动结合农民画展,实现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的有机融合;保定易县台底村通过门球超级联赛“一夜成名”,农产品销售一空,开创“乡村+体育”新模式;衡水风筝嘉年华设置非遗工坊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等环节,让赛事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技艺借赛事焕发新生。
  国际视野 全球赛事提升品牌能级
  4月新增国际赛事7项,其中保定马拉松、雄安马拉松等赛事国际参赛比例显著提高;ITF网球大师赛、击剑俱乐部联赛等国际赛事落户石家庄,同时,中甲联赛邀请世界足球名将马休斯助阵,全球直播,助力河北体育品牌加速走向世界;张家口崇礼2024-2025雪季举办7项国际级冰雪赛事、15项国家级雪上项目专业赛事,分别占全国举办总数的39%和48%,充分印证了河北冰雪的国际影响力。
  从政策扶持到市场运营,从群众参与到国际传播,河北赛事经济已形成完整生态链,书写着“体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