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同配合 完善政策体系
2025中国体育产业迎来政策“春风”
文章字数:2,125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体育产业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下,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和消费潜力释放,体育产业被赋予更多新使命。从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到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从适老化设施升级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布局呈现出多维度、全周期的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具体举措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要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支持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支持金融赋能职业体育、冰雪经济发展,提升体育赛事金融服务质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方案》明确提及了不少体育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等。
  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其中,在健康饮食、银发市场服务、体育消费方面,政策提出了多项举措。
  在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方面,政策提出:支持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提供健康测评、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服务。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共享,鼓励机场、公园、购物中心等引入微型健身房。积极培育冰雪、马术、赛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方面,政策提出: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等行动。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推出小体积、便携式智能健身和户外运动装备器材。鼓励优质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电子产品与运动器械发展与迭代、数字体育平台、业务系统等。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明确在2025年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迈出新步伐。《要点》提出,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引导各类资源、经费向基层延伸,发动各方面力量,调动基层各方积极性,培养和锻造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体育工作者,形成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局面。配合做好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建好用好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运动码”有关标准研制和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印发,提出到2035年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并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培训、优化补充、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通知》对体育教师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强化提出了重要举措。例如,要求落实教练员岗位,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从建设任务、建设程序、建设条件、工作要求等四个方面,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建设工作给出了详细的指导。
  《通知》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提出了四点明确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户外运动的积极性;具有广阔的户外运动发展空间;地方财政状况稳定。同时,按照地市谋划、省内推荐、国家复核、建设实施、政策支持、总结推广等程序有序推进。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在服务老年健身群体、完善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指南(试行)》围绕心肺类、力量类、平衡类、律动训练类和柔韧拉伸类等功能训练,分别就老年人室外健身器材和室内健身器材,提出具体的适老化要求,引导各地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同时明确,《指南(试行)》适用于指导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公共场所老年人健身器材的配置,所配置器材适用于60岁以上、具有自主行为能力,适合体育健身运动的人群。 (张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