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热力值拉满
文章字数:1,802

□本报记者 宋云杰
春潮涌动,赛事正酣。2025年4月至“五一”期间,全省体育系统提前谋划,以赛事为媒,打造“体育+”多元融合场景,掀起全民参与热潮。从传统竞技到新兴潮流,从城市商圈到山水景区,一场场特色赛事不仅点燃了运动激情,更将进一步拉动消费。
赛事聚人气 比赛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依托商业综合体,将赛事嵌入人流量密集的商圈,通过DJ解说、潮流演出等创新形式,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实现“引流—停留—消费”闭环,是石家庄、廊坊、定州等地赛事部署的亮点。其中,石家庄计划在北国未来城、高新万象汇、裕彤篮球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商圈或街区,每周末举办2025年石家庄市小篮球联赛,共有181支球队、1266名运动员参赛,比赛场次达到388场;廊坊市将乒乓球赛选址在广阳区SK爆燃运动中心,联动15家餐饮店铺及便利店、新中式茶饮、廊坊最大的LIVE HOUSE等廊坊潮人的热门打卡地,打造“观赛+购物”一站式体验;定州市把篮球赛设在商场与公园,嵌入街舞等表演、趣味互动和礼品发放,营造浓厚的赛事氛围。
深度融合 用赛事串联“诗与远方”
承德、秦皇岛、沧州、衡水等地深挖地域特色,形成赛事IP与文旅IP“双轮驱动”,通过景区联票、定制旅游路线等举措,吸引外地游客“为赛而来,因赛留游”。其中,承德金山岭长城越野赛预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选手参赛,活动中将嵌入文化旅游、美食体验、文创产品、农产品销售等环节,打造能玩、能逛、能体验的体育消费新场景;秦皇岛结合第二十一届北戴河轮滑嘉年华、全国少年轮滑(速度轮滑)锦标赛、中国家庭帆船赛(秦皇岛西港开埠地站)和君乐宝2025秦皇岛马拉松等4项大型赛事,推出“体育+文旅”融合套餐,参赛选手凭参赛证可免费游览山海关等5A景区;沧州将武术比赛办进大运河畔,融合非遗展演、特色美食,给观众带来热闹非凡的“沧州符号”视觉盛宴;衡水以“龙腾盛世 舟行滏阳”龙舟邀请赛为核心,通过举办水上大练兵、赛事推介会、龙舟摄影展等活动,将旅游景点、美食、文化等串联成线,延伸和拓展赛事产业链。
“新潮”赛事 青少年的展示舞台
电子竞技、街舞、无人机等新兴项目成为多地布局重点,依托社交媒体传播,通过网红打卡、直播互动扩大影响力,精准覆盖年轻受众,培育未来消费市场。其中,石家庄举办王者荣耀全国大赛线上赛有500人参加,过渡赛参赛人数为400人;邢台依托信都山区独特地理优势和良好基础设施条件, 以自行车公路赛和骑行活动以及轮滑、街舞、攀岩等参与感、体验感强的新兴时尚赛事为主,串联前南峪生态旅游观光区、邢台大峡谷、太行逸境、三山溪谷、周公山等景区,推出有规划、成系统的“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赛事活动,以赛事促旅游,以游客聚人气;雄安新区引入国家级匹克球赛事,激发市民对新兴运动的好奇心和参与度;辛集市举办氢能自行车趣味体验活动,以科技感吸引体验者。
跨区域联动让赛事促资源共享张家口、保定、唐山、廊坊等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举办京津冀主题赛事,通过赛事搭建区域联动平台,提升赛事规模与经济效益。保定马拉松和唐山京津冀啦啦操邀请赛、京津冀羽毛球大赛等均吸引京津选手及观众;廊坊“京津冀街舞公开赛”带动三地600余名选手及家属参与;承德2025京津冀街舞公开赛、京津冀第二届徒步大会、京津冀太极嘉年华等,为三地选手提供展示平台。
惠民创新 降低门槛引流量
各地推出惠民政策,分层满足全龄段多元需求,如银发群体的太极、空竹赛事,青少年的科技运动等,以“低门槛、高体验”扩大群众观赛和参与基础。秦皇岛为选手提供“参赛家庭特惠房”及景区免票游;沧州根据活动项目和赛事特点,将观众人群进行细致划分,针对性吸引特定人群参与赛事活动,如利用武术进校园的契机,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武术大讲堂及武术活动,形成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衡水开发赛事研学游,打造精品研学路线,结合赛事推出“运动+教育”套餐,以高品质青少年赛事为牵引,立足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景区、餐饮、住宿,融入衡水湖5A级景区观光游玩、衡水中学研学等项目,推动“赛事+研学”双向引流。雄安新区在2025 中国人保雄安马拉松比赛中设置家庭跑等项目,配套文创市集,吸引外地、本地观众充分参与,预计有1.8万名国内外选手参加。
从商圈活力到文旅魅力,从传统竞技到潮流体验,河北各地通过精准定位受众、创新业态融合、强化区域协作等举措,以赛事为笔墨,正书写着“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新篇章,让精彩的比赛成为拉动消费升级、展示城市形象的“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