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奉’舞”迎新春 传统文化展风采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民俗体育活动热闹上演
文章字数:1,520

  □本报记者 冯晶
  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天,我省各地举办了舞龙舞狮、武术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非遗活动。龙腾四海,凤舞九天,春意盎然中,传统民俗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在欢庆传统节日的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秦皇岛:龙舞山海间,非遗共传承
  一击鼓,一帆风顺,山河锦绣;二击鼓,二龙戏珠,盛世龙腾……3月1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老龙头景区,鼓声如雷,龙影如虹,山海之间,龙舞飞扬,天地增色,万物欢腾,2025“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在此正式拉开帷幕。
  国家级非遗项目浙江浦江板凳龙率先登场,表演者们配合默契、热情饱满,精彩的表演引来观众阵阵喝彩。随后,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东、河南、广西、河北等15个省区市的19支舞龙队一一登场。舞龙者们随着鼓点走跑穿行,龙影翻飞,如行云流水,似雷霆万钧,或腾空而起,或俯冲而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完美展现了龙的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
  启动仪式后,各舞龙队前往海边游步路和海边舞台进行展演。易县摆字龙灯翻腾起舞,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摆字龙灯已有数百年历史,因龙体内置灯并可用龙体摆出各种字而得名。”易县摆字龙灯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庆坤介绍,龙灯摆字,字字珠玑,寓意吉祥,承载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
  活动中,舞龙队表演者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仅5岁,幼龙初舞,稚气中透着坚定,体现了舞龙文化的代代传承。山海关区长城幼儿园园长介绍,该园专门开设舞龙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传授技艺。目前,中班孩子开始接触舞龙,大班孩子已能真正舞龙。
  活动还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分别在市人民广场、北戴河老虎石公园及卢龙县中心广场举办“龙腾盛世·百姓同乐”舞龙快闪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舞龙队、非遗表演队与本地民俗表演队同台献艺,市民和游客在街区、景区感受艺术魅力,舞动的是龙影,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唐山:春暖二月二,喜迎龙抬头
  3月1日,唐山市路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携手路南区武术协会,在唐山新体中心运动驿站举办健步走暨武术展演活动,将全民健身与传统节日氛围完美融合,开启了新一年赛事经济的新篇章。
  活动吸引了160余名体育爱好者参与,他们身着轻便运动装,满怀热情地齐聚现场。上午8时30分,健步走活动在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参与者沿着精心规划的路线前行,一边欣赏城市春景,一边与亲友畅快交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武术展演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登场。太极剑率先亮相,其招式行云流水、灵动飘逸,瞬间抓住了众人的目光。紧接着,太极拳、武当剑、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猿功拳、二郎拳等精彩表演依次进行。拳风剑影,刚柔并济,武韵悠长,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武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深州:民俗展演,趣味盎然
  3月1日,“龙腾蛇舞·桃礼深情”民俗展演活动在深州举办,现场热闹非凡,在此刻“绽放”的民俗文化魅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活动设置了舞台表演、非遗展示、民俗互动三大区域。舞龙舞狮、歌曲舞蹈等舞台表演精彩纷呈,气氛热烈;剪纸面塑、糖画糖人等非遗展示巧夺天工,技艺精湛;书法绘画、民俗互动等文化体验趣味盎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月二,“龙抬头”,不仅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之时,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舞龙如虹,气势磅礴,龙影翻飞间尽显天地之灵韵;武术如涛,刚柔并济,拳风剑影中蕴藏千年之智慧;剪纸如花,巧手裁春,纸间绽放的是民间艺术的绚烂;糖画如诗,甜蜜勾勒,指尖流淌的是童年记忆的芬芳;书法如歌,笔墨挥洒,字里行间书写的是中华文化的悠远与深邃。民俗之美,美在匠心,更美在传承,传统节日,河北以体育活动为桥梁让万民同乐,正是盛世华章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