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体坛东风劲催开万木绽新蕾
文章字数:2,825
在5月10日召开的2024年河北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上,石家庄、保定、唐山、邢台、省游跳中心、省体校作交流发言,本期刊登省游跳中心、石家庄市、保定市的亮点措施和成功经验,供各地参考。
游跳中心推动游跳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
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上,中心坚持一体化推进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协调发展,持续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确保后备人才提质增量。
·积极利用代训相关政策
跳水项目通过代训,基层教练员学到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铁三项目,因资金、场地、教练的制约,在上一周期主要通过跟训的模式培养后备人才。目前,正在筹备开展铁三项目代训,可进一步扩大选材范围,增加运动员在省队训练的时间。游泳项目,继续与地市谋求合作,探索大规模的代训模式。上一周期参与代训的运动员在上届省运会中拿到30余枚金牌,地市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优化业训布局
对于项目发展较强的地市,充分运用省体育局相关政策,给予经费支持,选派优秀省队教练员下沉地市,指导训练;对于支撑项目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地市不断扩大训练规模,更新训练理念,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项目发展较慢的地市,坚持在苗子集训、代训及教练员梯队培养上给予政策倾;在省级竞赛方面积极鼓励场、馆、俱乐部、企业及学校组队参赛。
·优化集训模式
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到省队参加集训,教练组对所有运动员统一观察、打分并由科研所进行科研测试;出台《河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中心运动员集训、试训、选招管理办法(暂行)》,充分考察了3个项目的特点,分别对3个项目的集训、试训、选招的年龄、成绩、审批流程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得在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择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充分发挥竞赛作用
将单一训练科目设为比赛小项,补齐短板。同时,持续优化项目设置,谋划跨项目选材,引导基层训练均衡发展,在巩固成果的同时避免矫枉过正。
改革赛制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对参赛运动员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基层的训练水平大幅度提升,达标标准亦不断提高,比赛也日渐激烈。
今年,省游跳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原中心训练基地(保定)的维修工作,解决保定训练场馆短缺的问题;将集训、代训、基层教练执教能力水平培训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中心所属三个项目整体水平;持续改革赛制,探索由学校或俱乐部参赛的比赛新模式,举办校园杯或俱乐部杯比赛,争取县、区主管部门对中心3个项目的支持,推动中心所属三个项目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体育局强力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通过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扎实开展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连续实现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成绩突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资金支撑引领,护航健康持续发展
陆续出台了石家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全市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同时,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青少年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2019年—2023年,市级财政对青少年体育的专项经费由2500万提升至4140万,全力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
·服务供给优化升级,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率先以共享为切入点,8个市级体校的场地设施资源免费向周边学校开放,同时安排专业教练员在场馆开展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等,大力推进球类场地建设,2021年以来共建成910个球类运动场地。积极开展市校联合办队,常态化让优秀教练员进校园,沉下去、走出去发现优质苗子。
·体系队伍完善强化,保障后备人才倍增
大力推动体校基本盘扩展工作。2021年新成立了市冰雪与足球运动推广训练中心;新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网球馆、市足球青训基地,谋划启动石家庄体育中心建设,体校训练场馆场地短缺的问题正得以有效破解。
全市建有272所市级、148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7所新型体校,3所省级、19所市级青训中心,11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训网络逐步健全。同时,下大力加强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赛事活动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在市级竞赛的基础上,鼓励开展校际、县区交流赛,丰富赛事活动。大力支持协会、俱乐部参与体育项目进校园、青少年业余训练及竞赛组织工作。
·聚力建设精品项目,推动竞技实力跃升
采取建设市级运动训练康复中心,建立以教练员为核心的复合型团队等一系列举措,强化科技助力;深挖奥运项目运动员成才模式,完善训练方案,给予专项经费保障,科学把握时长,定期跟踪评估,助力提升竞技水平。
保定市体育局突出优势谋创新 实干笃行育英才
保定是全国首个“奥运冠军之城”,始终以体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创新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不断完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规划清晰定目标,政策引领解难题
出台《保定市全面推进“奥运冠军之城”建设着力打造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破瓶颈解难题。今年还将出台《保定市教练员绩效考核标准》等文件,规范促进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规范教练员行为,激发内在动力,切实在担起优秀人才培养的责任。
·建设体校主阵地,改善条件出实招
统筹体育资源配置,实现全项参赛目标,对四所体校负责的运动项目和管理的社会项目重新进行布局,突出抓好传统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基础大项,把管不了、管不好的新上项目和小众项目交给社会,与社会体育组织密切合作。
实施“冠军回乡”计划,公开选聘49名教练员。今年,将针对优先发展项目再选聘15名以上教练员,基本上解决教练员严重不足问题。同时加强对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的专业培训。
出台教练员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教练管理、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奖惩并重,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训练场馆建设改造。投资新建保定市体育中心,建设一场四馆和一个综合训练中心。改造提升人民体育场(馆),升级改造后将大幅提升体校发展能力和后备人才保障需求,实现业余训练均衡布局。·体教融合重实效,人才培养健体系
将两年一届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与青少年运动会合并成保定市中小学生(青少年)运动会,形成“一条龙”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在全市推进实施青少年体育“64211”工程,即每个县(市、区)至少开展6个体育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4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对接1所市级体校(业校),每个布局学校至少组建1支年龄结构合理的运动队,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运动员选拔制度。今年突出抓好传统校,新型体校的四要素:管理者、教练员(体育教师)、运动队、场地器材配备。
·引进高水平赛事,完善青少年比赛
以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为引领,建立分学段、多梯度、多级别的市、县、校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比赛发现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接下来,保定市体育局将在省局领导支持下,紧紧围绕体育强省建设目标,踔厉奋发,实干笃行,让“奥运冠军之城”为河北省绽放体育新颜值贡献保定力量!
游跳中心推动游跳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
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上,中心坚持一体化推进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协调发展,持续推进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确保后备人才提质增量。
·积极利用代训相关政策
跳水项目通过代训,基层教练员学到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铁三项目,因资金、场地、教练的制约,在上一周期主要通过跟训的模式培养后备人才。目前,正在筹备开展铁三项目代训,可进一步扩大选材范围,增加运动员在省队训练的时间。游泳项目,继续与地市谋求合作,探索大规模的代训模式。上一周期参与代训的运动员在上届省运会中拿到30余枚金牌,地市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显著提升。
·不断优化业训布局
对于项目发展较强的地市,充分运用省体育局相关政策,给予经费支持,选派优秀省队教练员下沉地市,指导训练;对于支撑项目发展的中坚力量,帮助地市不断扩大训练规模,更新训练理念,提供技术支持;对于项目发展较慢的地市,坚持在苗子集训、代训及教练员梯队培养上给予政策倾;在省级竞赛方面积极鼓励场、馆、俱乐部、企业及学校组队参赛。
·优化集训模式
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到省队参加集训,教练组对所有运动员统一观察、打分并由科研所进行科研测试;出台《河北省体育局游泳跳水运动中心运动员集训、试训、选招管理办法(暂行)》,充分考察了3个项目的特点,分别对3个项目的集训、试训、选招的年龄、成绩、审批流程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得在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择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充分发挥竞赛作用
将单一训练科目设为比赛小项,补齐短板。同时,持续优化项目设置,谋划跨项目选材,引导基层训练均衡发展,在巩固成果的同时避免矫枉过正。
改革赛制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对参赛运动员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基层的训练水平大幅度提升,达标标准亦不断提高,比赛也日渐激烈。
今年,省游跳中心进一步加快推进原中心训练基地(保定)的维修工作,解决保定训练场馆短缺的问题;将集训、代训、基层教练执教能力水平培训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中心所属三个项目整体水平;持续改革赛制,探索由学校或俱乐部参赛的比赛新模式,举办校园杯或俱乐部杯比赛,争取县、区主管部门对中心3个项目的支持,推动中心所属三个项目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体育局强力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通过不断深化体教融合,扎实开展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连续实现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成绩突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资金支撑引领,护航健康持续发展
陆续出台了石家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为全市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同时,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高质量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青少年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2019年—2023年,市级财政对青少年体育的专项经费由2500万提升至4140万,全力保障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
·服务供给优化升级,促进体教深度融合
率先以共享为切入点,8个市级体校的场地设施资源免费向周边学校开放,同时安排专业教练员在场馆开展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等,大力推进球类场地建设,2021年以来共建成910个球类运动场地。积极开展市校联合办队,常态化让优秀教练员进校园,沉下去、走出去发现优质苗子。
·体系队伍完善强化,保障后备人才倍增
大力推动体校基本盘扩展工作。2021年新成立了市冰雪与足球运动推广训练中心;新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网球馆、市足球青训基地,谋划启动石家庄体育中心建设,体校训练场馆场地短缺的问题正得以有效破解。
全市建有272所市级、148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7所新型体校,3所省级、19所市级青训中心,11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训网络逐步健全。同时,下大力加强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赛事活动的杠杆和引领作用,在市级竞赛的基础上,鼓励开展校际、县区交流赛,丰富赛事活动。大力支持协会、俱乐部参与体育项目进校园、青少年业余训练及竞赛组织工作。
·聚力建设精品项目,推动竞技实力跃升
采取建设市级运动训练康复中心,建立以教练员为核心的复合型团队等一系列举措,强化科技助力;深挖奥运项目运动员成才模式,完善训练方案,给予专项经费保障,科学把握时长,定期跟踪评估,助力提升竞技水平。
保定市体育局突出优势谋创新 实干笃行育英才
保定是全国首个“奥运冠军之城”,始终以体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创新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不断完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规划清晰定目标,政策引领解难题
出台《保定市全面推进“奥运冠军之城”建设着力打造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破瓶颈解难题。今年还将出台《保定市教练员绩效考核标准》等文件,规范促进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规范教练员行为,激发内在动力,切实在担起优秀人才培养的责任。
·建设体校主阵地,改善条件出实招
统筹体育资源配置,实现全项参赛目标,对四所体校负责的运动项目和管理的社会项目重新进行布局,突出抓好传统优势项目、重点项目、基础大项,把管不了、管不好的新上项目和小众项目交给社会,与社会体育组织密切合作。
实施“冠军回乡”计划,公开选聘49名教练员。今年,将针对优先发展项目再选聘15名以上教练员,基本上解决教练员严重不足问题。同时加强对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的专业培训。
出台教练员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教练管理、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奖惩并重,为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训练场馆建设改造。投资新建保定市体育中心,建设一场四馆和一个综合训练中心。改造提升人民体育场(馆),升级改造后将大幅提升体校发展能力和后备人才保障需求,实现业余训练均衡布局。·体教融合重实效,人才培养健体系
将两年一届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与青少年运动会合并成保定市中小学生(青少年)运动会,形成“一条龙”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在全市推进实施青少年体育“64211”工程,即每个县(市、区)至少开展6个体育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4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对接1所市级体校(业校),每个布局学校至少组建1支年龄结构合理的运动队,建立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运动员选拔制度。今年突出抓好传统校,新型体校的四要素:管理者、教练员(体育教师)、运动队、场地器材配备。
·引进高水平赛事,完善青少年比赛
以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为引领,建立分学段、多梯度、多级别的市、县、校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通过比赛发现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接下来,保定市体育局将在省局领导支持下,紧紧围绕体育强省建设目标,踔厉奋发,实干笃行,让“奥运冠军之城”为河北省绽放体育新颜值贡献保定力量!
(宋云杰 整理)